3)第二四六章 必死之局(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业革命,只需要百万人的底蕴就可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才需要上千万人。

  内部那一步,刘钰自认为,依靠大顺的自发改革,是不可能完成的。

  大顺没有这个能力,这和皇帝个人的意志、甚至官僚集团一部分人的意志无关——哪怕满清的统治,乾小四那样的面对“限田三十亩”的奏折,也得说这是“合乎正道”的;而官僚集团内部的士大夫,不说颜李学派那群激进的复古派,就是寻常的人,也不是没有限田、均田想法的。

  有意志,没卵用。

  大顺的组织能力、统治基础等等,都注定了完不成这件事。

  大顺是个典型的唐宋后的封建王朝。

  这种典型,就是“统而不治”。

  名义上的中央集权,实质上的地方自治,帝国的运转是有一套传统流程的。

  大顺不是能管制到沿海贩卖羊毛就砍手、能把济贫税收到每一个乡村、能管的纺织技术六十年没有外流、能按照窗户数量征收赋税的英国。

  差得远了去了。

  甚至于,大顺连对日本的贸易限制都管不住。在刘钰掺和对日贸易之前,日本这边甚至能“买”到弓马娴熟的武举人,去教授兵法和骑射,历史上也是如此。

  举几个在大顺地方上的几个典型的地主类型,就可以理解大顺的基层运转,到底是怎么运转的了。

  比如,学田地主。

  大顺之前一年也就收个2000来万两白银,除去养兵、赈灾,国防需求,基本剩不下多少。

  地方教育怎么搞?

  学田地主。

  或是捐助、或是官方拨给,总之,这些土地是学田。

  教育经费怎么解决?

  靠学田收租子啊。

  每年学田靠佃户的租子,作为教育经费。

  朝廷国库?朝廷国库哪有钱?

  再比如,宗族地主。

  地方维稳怎么办?

  靠宗族啊。

  特别出台法律:子孙私卖宗族田产五十亩者,按捏卖祖坟罪论处,流三千里,戍边;子孙有私卖宗祠者,一间杖70,每三间罪加一等,满罪杖一百、徒三年。

  再比如,慈善堂地主。

  这里就不提诸如慈幼堂之类的地方。

  只说一个,比如,渡口,义渡。

  有些地方,以现在的工程水平,修桥是不可能修桥的,也修不了。

  那么就需要有人专门摆渡,来维系交通方便。

  对商业而言,花点钱过河是没问题的。

  但对统治而言,还是需要一些基本的生活便利保障,就得是几乎免费的通行义渡。

  这玩意儿,你说哪怕是找个聋子、或者残疾人干呢,也得让这残疾人吃饱。

  没钱,咋办?

  或是拨给、或是捐助,搞义田。

  靠义田的租子,维系义渡的支出。佃户必须要那是交租。

  ……以上,等等。

  这些例子说明什么?

  这里没提正常的平民地主、绅衿地主、商人地主这种类型。

  只说学田地主、慈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