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章 科举细则_三国新马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县学和郡学。其中,县学教授启蒙识字、知礼明智的初级课程。而郡学教授实务,例如格物、策论、君子六艺、专业算术等等。

  由此,马家郡学出来的学子,未必文采飞扬,未必智谋出众。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至少都有一技之长或身负所用之才能。只要给他们一个框架,他们就能够在这个框架中,非常完满的执行各种条令。

  而如此下去,当马家治下的郡学学子充斥于马家各个部门的时候,马超就可以骄傲予以还击。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即便天下士子都对马家进行全面的抵触。但马家只要政策不变,他手下已经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员,来维持各职能部门正常运转。

  当然,这个过程,也许会有点长,但对目前而言,最为妥善。

  以无声无息中,悄然转变格局,才是‘上善若水’的至高境界。同时,这也是步骘和马家寒门学子的集体智慧闪光点。

  而这一论述篇的后一篇,便是学子入仕制,也就是马家此次兴举的科举制。

  马家的科举范围,步骘恰到好处选取了郡学这一等级。并且说明通过科举之后,可入马家为官或由马家推荐至太学深造或入朝廷任职,以符合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和武帝课业太学士入仕的典故。

  因为在一段时间里,马家还不能和世族发生正面的冲突,必须要以‘太学’这个名号来安抚,使得士族那些学子认为他们要比州郡的寒门学子优越。

  只不过,如今天下大乱,汉室倾颓,谁又会傻不啦叽放着好好的官儿不做,反而跑到朝廷太学深造,或去那阴谋如海、前途无光的朝堂当中混日子?君不见,如今朝廷征召人才,那些有学之士不是托病不出就是坚决辞退的?当然,这其中不乏那些沽名钓誉的家伙在刷名望,但由此也可见,朝廷已经不是那些读书人向往的圣地了。否则,田丰、荀彧、戏志才、刘晔、程昱等这些牛人,为何宁在诸侯手下为幕僚,也不愿入朝为官?

  他们傻?他们没名望?

  天大的笑话!

  更何况,还有一点使得那些通过马家科举而效力马家的原因,是马超对这些科举出身的学子均有指点晋身之恩,他们又岂会忘恩负义?当然,真有那些脑子不开窍的家伙,马家也不会要。而且,马超还会怀疑这家伙的策论一科是如何考过去的......

  马超基本上看到此处就不细观了,因为剩下的篇章,就是详细的科举考试科目、规定、流程、制度等等方面的记载。对于这些条目细则,马超基本上就是观其大略:由杨阜把关的东西,不可能出现重大的失误。

  可即便如此,即便马超还有在前世练就一眼扫百行看小说的牛叉技能,也足足看了一下午。而杨阜和步骘两人,就一直在马超身旁,遇到马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