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五章 决定(二)_念春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琰双目早已通红,满脸泪痕。

  他本就心地仁厚善良心软,这两个多月来边关接连失利,他心里没有一日轻松过。此时太子一番煽情,他也情不自禁的跟着落了泪。

  人人都是如此,自然无人会特地留意取笑他。

  周琰不知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抹毅然和坚决,用袖子擦了眼泪,走到金銮殿中间,朗声说道:“父王忧心边关,儿臣不才,愿为父王分忧,代替父王领兵支援边关。还请父王恩准!”

  此言一出,几乎所有人都愣了一愣。

  周琰这个太孙,在朝臣们的心里地位很是微妙。论身份地位,当然人人都要礼让几分。可周琰本人,实在没太多过人之处。勉强要找些优点的话,就是“敦厚”“正直”“善良”这类形容词了。这样也不是不好,就是身为太孙大秦未来的储君,令人稍稍有些忧心。

  却没想到,周琰竟有这份勇气,倒是令人刮目相看!

  太子也是一脸意外。他之前一番作态,有一半是处于愤慨,另一半却是在做戏,为了让臣子们看清他的德行高尚,日后更忠心罢了。事实上,他很清楚,自己身为一国储君,是绝不可能真的领兵去边关打仗的。

  周琰这一主动请缨,倒让太子有些踌躇了。

  去边关打仗太危险了,他哪里忍心让自己的儿子冒这样的风险。可周琰已经当着所有臣子们的面说出了这样的话,倒是不好直接拒绝。不然。之前的伤心落泪可就成笑话了......

  朝臣们也不是傻子。太子稍微一犹豫,众人就看出太子心意了。

  平远侯身为太孙岳父,当然不让的第一个张口劝慰:“太孙殿下一片赤诚为民之心可嘉,不过,殿下尚未及冠,年轻尚轻,又从未经历过战事。只怕去了边关也没多少裨益。倒不如待在京城,帮着太子殿下出谋划策,同样的尽了心。”

  明明是想说“太孙你太年轻什么也不懂去了也只会添乱”,说出口的时候却十分委婉。也充分顾及了周琰的颜面。让人不得不赞一声。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太子心中暗暗满意。给周琰定这么一门亲事,果然是正确的决定。平远侯是周琰的岳父,当然一心为周琰着想。这番话说的十分妥帖。

  太子正准备顺势下台,却见周琰挺直了胸膛。毅然说道:“我确实年轻。也没经历过战事。可谁也不是天生什么都会。我还年轻,不懂的可以问可以学。我若是一直缩在京城,也不过是一只养在笼子里的鸟。成不了天上的雄鹰。再说了,此去边关,最重要的是鼓舞士气安抚百姓。让将士们知道朝廷信任他们,让百姓们知道朝廷时刻牵挂着他们。人心所向,鞑靼人也就不足为惧了。”

  一番话,令平远侯无力反驳,心中既无奈又觉得欣慰。

  无奈的是,太孙此时说出这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