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一六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前已经发生过的奴工起义,朝廷的“有识之士”对此相当担忧。

  毕竟,事儿已经真真实实发生过一次了。

  朝廷最怕的是乱。

  小农经济,无非两件事。

  天灾、贪官污吏。

  天灾免不了,贪官污吏朝廷还是稍微治一治。

  再加上整体政策的抑兼并,虽然都知道早晚要死,但一般情况搞好了,也能混个二三百年的国祚。

  可这种种植园经济、或者说工厂制萌芽,还要考虑经济规律,这是朝廷那些有识之士们的弱点。

  就此时问问当朝大员,这巴达维亚的糖,为何前几年会不好卖呢?为何之前好卖呢?也不是刘钰小瞧他们,十个有九个,根本答不上来。

  既然我不懂,那就干脆禁掉,不就没有危险了吗?

  在巴达维亚已经出过这么一次事的情况下,刘钰说对于蔗部和香料丘,还是原来的政策,只是新人换旧人。

  那便是说,南洋暂时不会当做本土,真要是出了事也不用担心烽火连天,只要海军在,最多也就糜烂一岛而已。

  他这么稍微一提点,牛二内心立刻先把昨日商量时候就觉得不太“对”的想法给否了,比如分掉种植园和甘蔗园的土地。

  于是便将昨夜讨论的最多、也觉得最为合适的制度,试探着说了一下。

  无非就是延续荷兰人当初在勃良安万隆地区的政策,稍微加了一些变动。

  “若朝廷将南洋做本土,一切依着国朝的理想制度,按说应该将土地分成小块于个人。去掉中间商,朝廷官员直接收租。”

  “但此事虽好,可就如同古儒一派设想的三十年租佃归己制度一样,听起来好,但做起来难。”

  “而且,这么做,既得罪了村社的村长、又得罪了酋邦的贵族。”

  “我们便想着,要是既讨好村社社长、又讨好酋邦贵族,那这岂不就是羁縻?毫无意义,这也不叫下南洋。”

  “而若是能讨好村社社长、压制酋邦贵族,似乎便简单了许多。”

  “由村社社长,或者有钱人,承包土地。只要缴上税,其余的总督不管。他们承包的土地,再租佃给村社的村民。他们收多少税,咱们也不管,只要交足了总督规定的,剩下的由他们折腾。”

  “这样的好处,有三点。”

  “一来,赚钱,保证利润。”

  “二来,村社村民若是不满,反对的也就是本地的承包土地者,他们头顶上的老爷。总督府可以适当地杀几个,以平民怨,还能被百姓交口称赞。”

  “三来,如此一来,村社村长、本地有钱人,就和咱们站在一边了。而原本他们头顶上的酋邦贵族,说话就不好使了,要履行的封建义务也不用履行了,因为有咱们撑腰。也就是说,咱们让村社村长、土地承包者、本地有钱人,来对抗那些酋邦贵族,瓦解他们。”

  “流水的总督、铁打的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