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四零章 最后的布置(五)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域打到东瀛,又从东瀛杀到南洋之外的狮子国,那么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同的。

  悄悄收回目光,才刚要说点什么,对面却先说话了。

  “不管怎么说,一个怀揣救世救民之心的人,敢于乘私船跑到这里,仅此一事,倒是可堪赞许。”

  “好,很好。”

  暂过之后,权哲身也不敢应承。

  “你是来问王霸之别的?还是来求救富民富国或者说救民之道的?还是觉得这根本就是一件事王道兴则可通解?想清楚了,回答我。”

  听起来,好像这只是个简单的选择题。

  可权哲身明白,这道题很难。

  他对大顺、对刘钰的情绪,是很复杂的。

  大顺不是大明,对朝鲜国没有存续之大恩,至少没有直观上的。

  古人以医为喻,早就说过这个问题。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大顺其实解决了很多事,但这些事都不直观,论及切身感触……

  是大明那种出兵抗倭,存续王朝更有感触呢?

  还是大顺发展海军,一战毁灭了日本一统的可能,从此再无倭患之危更有感触呢?

  是等到西洋人冲到了东北亚,直接影响朝鲜国,天朝以保卫藩属为名开战更有感触呢?

  还是天朝大造海军,借欧罗巴战乱之际下南洋,隔绝西洋人与马六甲之外更更有感触呢?

  无疑,是前者。

  具体到刘钰,权哲身眼中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是开埠。

  是货币出现。

  是原本的农村经济全面瓦解。

  是农村的土地兼并开始前所未有地发展,良民困顿。

  是大顺取消了朝鲜国和日本之间的二道贩子贸易,让朝鲜国偷偷摸摸和日本贸易积攒的百余万两白银,基本都没了。

  朝鲜国和大顺区别太大了,大顺自己这边都几千年的历史,汉与唐、宋与明,这些细看经济、赋税制度、官僚制度等,都截然不同,况于说同文化圈内的国家。

  就算是同文化圈的,学的是这漫长历史的哪个阶段呢?

  奴婢制还存在、私有土地理论上还不存在的朝鲜国,很多东西本来已经在瓦解的边缘。

  开埠诸事,让这种瓦解的速度,以一种只是略慢于仿佛江苏改革一样激进的形式发生。

  谷珥/span至少,权哲身等人是这么看待的,他的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不过要说起来,刘钰还觉得冤呢。

  白银是货币。

  那布匹、大米就不是货币了?

  明明是朝鲜国自己搞大同米制度、贡赋折色为米制、军布制,使得某种等价物出现,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统一市场已经出现,发行铸币就是个顺水推舟的事。

  原先贡赋的鱼、虾、皮、药材,要都折为米,现在要折成钱,那不是一个鸟样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