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八章 廷议(上)_道门法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子被从太庙带到奉天殿的时候,依旧没有缓过神来,瘫软在阶前,好不容易才被陈洪扶正,坐在了榻上,却依旧眼神呆滞,身子时不时发神经似的抖上一抖。

  姑且不论他是否参与了齐王谋逆大案,就算没有,以他现在这幅模样,百官心里已经不觉得他能担负天下重任了。

  夏言摇头叹息了一句:“此非人君之相。”引得百官纷纷赞同,这句话便决定了太子的命运。

  先有芊寻道童上殿应对,言称受天子指派,于五日前在覆舟山设伏刺杀赵方丈;又有詹事府主簿张居正指证,太子入东宫后,与齐王往来密切;再有东宫女官亲眼所见,兵变当日,太子为显灵宫宫院使段朝用请去了太庙;其后,甚至有故内阁大学士杨一清府中幕宾当廷爆料,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通达赌坊,实为太子名下产业......

  至此,已经不用再多说什么了,现在大家都望着赵然,等待赵然说出那句话。

  但赵然不想说,他道:“此等军国大事,非贫道一人能决,恭请朝堂诸君裁定。”

  夏言道:“方丈的意思,是廷议?但廷议之后,依旧需要方丈定夺啊。”

  大明的廷议有两种,一种是大臣廷议,一种是部议。部议无需赘述,无非是涉及哪一部的事务,由该部召集想关人等商议。这里说的廷议,为大廷议,也就是内阁大臣、九卿、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进行议事。

  廷议是大明朝堂惯例,许多重大事务都需要廷议,但夏言说得没错,就算廷议之后,结果也需要报天子朱批,天子不认可,照样可以驳回重议。

  赵然道:“今日皇帝大行,我以为,廷议结果便可代替诏令。”

  这句话令百官们尽皆动容,夏言试着问道:“方丈的意思,廷议结果便是最终结果?”

  “是。”

  “若是廷议结果不合天子......唔,不合道门的预期,那又当如何?”

  “那你们就要好好想一想了,为何廷议出来的结果,非要与道门的预期相违背呢?”

  严嵩忍不住道:“方丈,若是以廷议结果出台诏令,出了事故又该如何?”

  赵然道:“那当然是谁召集廷议,谁来负责,出了差池,板子就打在召集廷议之人的身上。”

  百官们继续深思......

  赵然道:“关于廷议,贫道有几点浅见,以供诸君参详。

  其一,非内阁大学士不得召集廷议,召集者的先后顺序,按惯例自首辅开始。

  其二,参加廷议的大臣范围需要形成明确制度,比如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两位都御史、五寺正卿、通政使、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子监祭酒、应天府尹、文昌观监院、掌道录司事、司礼监掌印,嗯,以上二十六个位置,有资格参与廷议。

  其三,廷议召集时,按票数表决重大事项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