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6,施恩_雏鹰的荣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外孙之间就没有任何「冰释前嫌」的障碍了。…。。

  毕竟,在他心目中,苏菲肯定比他母亲说话还要管用。

  「你一定要监控好苏菲,让她不要说不该说的话,重点要放在两国之间未来的合作上面。」沉吟片刻之后,皇帝开始向首相交代自己的思路,「既然我们要张开双臂和解,那么除了遏制沙皇的野心之外,我们应该进行一个全面广泛的合作,在意大利的问题上,我们尤其更加需要和解,我们要让他明白,我们愿意安抚法兰西人的民族情绪,愿意帮助他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这种野心也必须限定在合理范围之内——他应该知道,和平对他也是有利的,一旦他胡作非为,神圣同盟也不会坐视不理。」

  老皇帝的意思,梅特涅当然明白。

  他一边痛骂沙皇,一边又拿神圣同盟来吓唬人,本质上就是「

  挟洋自重」,想要既靠法奥关系来遏制俄国,又想要靠着俄奥关系来遏制法国,利用自己处在中间的位置来左右逢源,维持一个平衡,而这也是梅特涅在维也纳和会之后苦心孤诣想要维持的局面。

  不仅仅是1815年而已,在原本的历史线上,直到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奥地利一直还是想要在法国和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来为自己牟利。

  只可惜,这个如意算盘每一次都弄巧成拙。

  1815年的精明算计,因为拿破仑突然回归而化为了泡影,让沙皇借机为所欲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而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当时的奥皇弗朗茨·约瑟夫借俄国被英法击败、无力分心的机会,陈兵于罗马尼亚边境,要求沙皇退出巴尔干半岛。

  沙皇尼古拉对此极度愤怒,因为就在不久之前的1848年,他还曾经应奥地利的请求,出兵15万帮助奥地利镇压了匈牙利的革命,在沙皇看来,奥地利人如此趁人之危的做法可谓是极度的「忘恩负义」。

  恼羞成怒的沙皇尼古拉,在临死前痛骂奥地利,「我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居然相信有人会知恩图报」。

  奥地利虽然吓退了沙皇,但是最终也没有拿到什么好处,英法觉得我出人出力打了这么艰苦的仗,你在最后才出面,凭什么想要摘取胜利果实,于是故意将奥地利排除在外。

  而从此以后,俄罗斯皇室对奥地利的敌意就此根深蒂固,两国之间围绕着巴尔干半岛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激烈,而同时和意大利和俄罗斯交恶的奥地利,地缘形势越来越恶劣,回旋余地越来越小最终只能无奈地委身于德意志帝国的「庇护」之下。

  最终,也就是从俄奥两国之间引爆了世界大战,让欧洲迎来了1914年的大清算。

  之所以往往「弄巧成拙」,不是因为奥地利人的智力不足,更重要的还是实力不够。

  正因为实力不够,所以才会想着「弄巧」,到处拉拢同盟扯虎皮。…。。

  然而,在国际舞台上,一个国家说话的分量不是看同盟的数量,最终还是靠自身的实力说话,外交上的精巧构思终究只是「点缀」,不可能真正替代实力的作用。在同一个问题上,强国往往可以反复赢两次,因为他们能够凭借实力掀桌子或者不认账。

  1815年的沙皇,就凭借自己战胜拿破仑之威,无视梅特涅的抗议,几乎独吞了整个波兰;1855年的英法,自然也可以凭借自己战胜沙皇之威,无视奥地利的「善意贡献」,根本就不想让它参与分赃。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