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4章 林学究_天汉之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腔圆,用一种叫诗朗诵的方法读。配合着表情动作,还有观众做出来的如痴如醉的表情。能让看电视的人,尴尬出一身鸡皮疙瘩。

  吟诗的主体是诗,由诗造出来一种特别的意境。一个人用这种方法感受诗的魅力,或者用这种方法表演一首诗。这才有闻者落泪,或者满座皆喜之类的效果。看一个人诗朗诵,能到闻者落泪,简直无法想象。吟的曲律并不整齐划一,也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说的玄一点,高明的吟诗能与天地合一,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李白的将进酒,能让听者真正感受到那种汪洋肆虐,一泻千里的豪迈,能感受到作者悲愤与抗争的情怀。这种效果,诗朗诵达不到。刻薄一点说,表演者或许懂表演,会设计各种动作和表情,但首先他们不懂诗。

  知道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习惯,才能理解“何妨吟啸且徐行”是个什么状态。这个状态,已经离中国人太远了。不是一百年二百年,最少还要包括清朝的近三百年。

  在院门外,张玘就感受了吟者的不甘与悲愤。借助着这一首诗,诉说着这个时代。

  直到声音消失,听见一声犬吠,张玘才回过神来。上前拍门,口中道:“在下张玘。敢问适才吟诗的可是林学究?今日有事,特来拜访学究。”

  不多时,一个妇人打开门,伸出头来打量张玘。看了一会,才道:“真是张太尉!你到董太尉军中数年,再不回家乡,我都不敢相信真的是你!”

  说完,打开门请张玘进去。

  进了门,张玘道:“许久不见嫂嫂。这样冷的天气,看井边有水,原来嫂嫂还在忙碌。”

  妇人笑着道:“今日出了太阳,天气大好,我便从旁边溪旁采了些银条,洗了做个菜吃。听闻最近朝廷军队重占了京兆府,又在渑池围住兀术,学究想饮碗酒。”

  “原来如此。”张玘连连点头。

  银条是附近偃师县特产,极负盛名。当然除了偃师,其他地方也产。只是要么品质不好,要么产量极低,约等于无了。这处小院位于山谷之中,前面小溪在附近拐弯,冲出一片沃土。那里是林家种植一些蔬菜之类的地方,其中就有银条。冬天菜少的时候,银条显得犹为珍贵。

  刚走到井边,林学究从屋里出外。见到是张玘,不由喜道:“今天真是大喜的日子!听闻朝廷大军连战连胜,又再见太尉,莫不是天意!”

  张玘上前行礼:“学究许久不见,过得可还好?”

  林学究道:“好,好。我们这里处群山之中,金贼都不愿意来。加上太尉在渑池的时候,组织百姓结寨自保,周围又没有盗贼。除了日子苦一些,其余都好。”

  一边说着,一边把张玘让到自己的书房里,坐了上座。自己去亲自冲一壶茶来,道:“这是邓州王镇抚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