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章 这个玄字,可不就是模糊不清 前不明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忆之色,那可是“开元盛世”啊!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的此举至今流传着。

  ——

  【李隆基治理唐朝多年,他对于唐朝的情况清楚吗?清楚。】

  【他的认知是什么呢?唐朝在自己的带领下,一度走向了巅峰。这便是他的认知,当然,这也是事实。】

  【因此,他也为之极其骄傲,没有哪一个帝王不会因为国家在自己的带领下走向巅峰而不感到荣耀,李隆基当然也不例外。】

  【为此,他接下来决定。一:继续处理国内大事,尤其是关于均田制和府兵制,均田制的土地问题。二:开始处理边境问题,大唐与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关系。三:开始注重皇室内部问题,处理皇子之间的纷争问题。】

  ——

  唐朝,贞观年间。

  李承乾有些愣了神,这三个选项为什么非要选一个呢?

  国内制度当然是要处理,国与国之间的边境问题自然也要提上日程,至于皇室内部的教育更是一刻都不能松弛,那必然也应该开始处理。

  这些选项都极为正常,都是皇帝应该做的,可就是因为不像宋太宗那般极其离谱,他实在不知道该选什么。

  然而,大殿上的李世民显然也清楚,他叹了一口气。

  这三个选项,看似都是大唐面临的关键问题,其实他们当中的每一个都会让大唐由盛转衰。

  如果是我,必然是三方面同时下手,都要加急处理,或者先缓解一二,加快速度,尽快将其解决,否则越拖问题只会越大,越难以处理。

  不对,倘若是他李世民出手,恐怕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世民此刻已然有了猜测,按照神迹的信息,这李隆基恐怕确实有着诸多才能,品行也过关,但恐怕政治方面并不是很敏锐。

  他只选择了其中一项或两项问题去处理、解决,却忽略了三个问题都是重中之重。

  那么,李隆基究竟是选了神迹给出的三项中哪一项或者哪两项?

  李世民看向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默契的对视一眼后,纷纷有了决议,就是三了!

  ——

  【天下太平,唐朝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李隆基的心思自然就转移到了太子之位的争夺上了。】

  【李隆基娶妻王氏,而王氏本人也是颇有胆识、有文化,聪颖过人的同时也善于把控人心,李隆基发生政变时,她就曾多次参与谋划,帮助李隆基处理事务,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李隆基登基之后,自然也被奉为皇后。】

  【可问题偏偏就在于王皇后始终未能生子,太子应当立谁?】

  ——

  汉朝,景帝年间。

  刘启此时更加不明所以,不就是挑太子吗?

  直接立一个年长的不就行了?

  李隆基又不是马上就不行了,先立上一个,日后不行了,再废了就是。

  反正李隆基又不是庸俗皇帝,能力也是有的,况且唐朝也在强盛时期,重挑一个继承人又不会动摇国之根本,这有什么难选的?

  【李隆基决定依照古制,从长幼顺序来挑选太子,然而恰逢此时,长子李宗列在外狩猎时不小心被猎物伤及面部,无法担任储君之责,于是李隆基将二儿子李瑛为皇太子。】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