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章 削藩三人组!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那么就只能对鼓动侄儿的人阴阳怪气了】

  【没错,他们就是朱允炆的班底人物】

  【一是齐泰,洪武十七年(1384年)应乡试解元,次年成进士。】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

  【明太祖临终,齐泰召授顾命辅佐皇太孙,建文帝登基后,命他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是向建文帝朱允炆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

  【二是黄子澄,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时考取了会试第一,历任编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职,伴读东宫。】

  【建文帝即位后,兼翰林学士之职,与齐泰共同建议削藩】

  【最后一个则是大名鼎鼎的方孝儒,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大事无不细心咨询,方才实施。】

  【而拉开大废藩王行动帷幕的人,便是齐泰,黄子澄】

  这回轮到朱元璋不解了,这几人他都不清楚是何人,眼下更是尚未遇到。

  怎么会给文儿留下这种臣子?

  底下的大臣们也纷纷目露惊奇。

  为何?

  没有与自己相关的人出现,难不成太祖之前的请剿把开国老臣都给……

  不然,何至于是这些毛头子们冒了尖。

  眼神在大臣们底下流转了起来。

  保太子,一定要保住太子。

  再不济,东宫嫡长子一定要守住,身家性命都在这上边了。

  此时,浙江浦江县。

  宋濂看到方孝儒的名字出现在神迹当中,不由得有喜有悲,方才他的名字出现在神迹当中,可终归是一闪而过。

  可方孝儒三番五次出现在这帝王争斗当中,又站错了队,不知会被朱棣如何处置?

  作为他最优秀的学生,他很清楚他的本领。

  如今,各位年轻的藩王也已知晓他的存在,他的这番本事能不能为民施展,尚且未知,哪怕不被各位藩王打压,就算不错了。

  方孝儒沉着声音道:“老师这神仙般的手段,又何尝不是在警告我,要更加努力,以仁礼治下,方才能大同。我的学问没有到家,最终没能帮助建文帝完成大业,我更应加倍努力才是。”

  宋濂赞赏的看着他:“不错。这终究是未来,这是眼下。朝廷各方都已知晓未来如何,定然有所大变。你此刻还在这学堂之中,切记不可四顾张望,应当专注自身,提升修养,学问。”

  这三人都是有学问才华的,能被朱元璋留给孙儿的,必定非同寻常的。

  可他们究竟是如何得出废藩的结果呢?

  还有,他们三人,是如何被朱棣击败的?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黄子澄,他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对于打仗可谓一窍不通,可偏偏朱允炆对他却极为信任,连军国大事也都听他的。】

  【于是乎,他举了关于其西汉七国的例子,单纯的以兵力作为比较双方实力的强弱,并以此为根据推出了非凡行动,朱允炆最后也听信其言,实施废藩。】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