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章 该行动行动,不要瞻前顾后,错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还偏偏不尽人意,甚至都没能活太久。

  但终归是自己的亲儿子,她开口教育到刘盈:“做事就要如这位应天太后一般,该下手下手,该行动行动,不要瞻前顾后,错失机会。”

  他说的这些话,可不只是治理朝政,更是包括了日后的种种选择道路的时候,但在自己儿子身上恐怕起不了多少作用,但有一点也算一点吧。

  ——

  秦朝。

  又有大臣感叹道:“又是一个不顾礼法登基的太宗啊!”

  确实,神迹里的太宗故事从第一个讲到现在,居然没有一个太宗是正常登基,不是有这种问题就是有那种问题。

  【耶律德光登基后自然是要开始稳固自己的皇位。】

  【首先便是要让众人在明面上挑不出自己的毛病,那么自然是要拿出结结实实的成果来提升自己的威望,让任何人都挑不出刺。】

  【此外,对于之前竞争对手的处理,也不能因为自己登上皇位就松懈,毕竟耶律倍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即便他本人内心倾向于汉文化,如今也没有力量与自己争锋,但耶律德光依旧对他有所戒备。】

  【那么耶律倍呢,他除了皇太子这个身份,以及一开始的亲属力量外,真的就一无所有了吗?倘若真如此,耶律德光又怎会依旧对他加以防备,没有丝毫松懈?】

  【在耶律阿保机驾崩之前,他曾打下了渤海国,并将国号改为东丹,任命耶律倍为人皇王和东丹国国主,并赐予其天子冠冕和服饰,随后更是在此地设立百官之职,让耶律倍即位亲政,治理东单国,以此来锻炼自己处理朝政的能力。】

  ——

  汉朝初年。

  刘邦有些惊讶,既然立为了皇太子,又为何将其下放到边关登基执政,这与藩王有何异同?

  即便渤海当时刚刚被打下,内部依旧不稳定,需要一个有能力有手段的人来治理,但辽朝经过多年的发展,难道就没有合适的人才了吗?

  为什么偏偏是皇太子?

  按照中原的常见思路来看,这皇帝显然也对太子有了别的想法。

  【对耶律倍的这一身份,耶律德光并没有剥夺,这一点便让他占据了大义,随后他用了另一个方法打击了东丹国的力量,以此来稳固自己的统治,那便是迁移。】

  【他把东丹国的东平郡升为辽朝南京,将东丹国人强行迁移过去,直到天显五年基本迁移完毕,因此耶律倍也随之过去居住,但在这真正过去之前,耶律德光还让自己的兄长去拜谒了祖陵和太祖庙。】

  【虽然耶律德光始终没有对耶律倍下手,但耶律倍的种种行动自然不会过于轻松,一路上,他的身边都有着耶律德光暗插的诸多人手,时刻监视上报,最后到达新的东丹国的耶律倍在东丹国彻底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起点。】

  【他在西宫建造书楼,做了《乐田园诗》,朝政也大多下属或交给妻子,至此,耶律德光对于耶律贝倍的处置终于告一段落,除了将军事、粮草、兵马等大权限制外,对于耶律倍这个亲兄长的日常生活并没有给予过多限制。】

  ——

  契丹,天赞二年。

  耶律阿保机对于迁徙东丹国的举措是持赞同意见的。

  于私人方面来讲,两个儿子之间倘若直接开始废除对方的身份这种激烈的斗争,那么最后必然不会有好下场,史书也不会留下好名声。

  迁徙东单国,既能制衡长子,也能让二子心里放心。

  同样,于公而言,东丹国本身毕竟是被他们契丹用军事手段强行攻打下来的,想要消除那些渤海国原来的居民对于契丹的见解,将他们从故地迁移到了契丹的领土上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这也能将契丹的力量更为凝聚起来,来更好的发展自身,以面对中原的混乱和纷争。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