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章 对他大汉的影响又究竟是好是坏?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喜好兵法的学习经历,更是暗示了他将在汉末乱世中的行为,恐怕极不和平。

  而至于最后的评价,毫无疑问的是对曹操能力的称赞,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乱世之际,无论是奸雄还是能臣,他都能成为最顶尖的那一个,最注引人注目的那一批人。

  再看看选项,他的祖父之所以能够被封到爵位,并且后代也能被皇帝认可从而继承爵位,那必然是皇帝的近臣,起码是深受信任的那批人。

  而曹操在这样的家族势力当中长大,必然也亲近天子,不会想要谋反,三选项排除。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究竟是想利国利民,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还是更加关注自己的家族?

  刘恒按下了一。

  ——

  汉朝初年。

  刘邦则在琢磨着曹操的那几句评价。

  汉末确实有着乱世的前兆,但总归还是差那么几分,曹操此人究竟是在乱世还是在清平治世?

  对他大汉的影响又究竟是好是坏?

  毕竟一个国家到了那样的程度,所求的不过是再多延续几年。

  曹操究竟是加速大汉的灭亡,还是真的帮助大汉续命了一段时间?

  【生长在这样环境里的曹操自然也希望如祖父一般,成为一名大汉臣子,以图匡扶社稷,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不求流芳百世,也要扬名于身后。】

  【然而很快桓帝驾崩,灵帝即位,曹操的父亲被提拔为大鸿胪,大司农。而在灵帝三年期间,曹操因孝廉而被举荐,随后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达官贵人皆聚集于此,一向难以治理,然而曹操并没有退让,他依法执行,不避贵族,若有犯禁者,无论豪强,皆不留情的下手。】

  【上任数月,宦官蹇硕的叔叔违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杀,这使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团,可曹操是依法而行,这些人又无法中伤诋毁曹操,只好转而称赞他做得好,外放他去担任顿丘令。】

  【第二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和皇甫崇等人合军进攻银川,随后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人,于是曹操被任命为济南国相。】

  【这里,曹操发挥了自己一贯的风格——依法治理,当时的济南政治清明,无丝毫作奸犯科之人啊。】

  【然而中央随后将曹操命名为东郡太守,远离济南,于是曹操决定。】

  【一:接受任命,前往东郡。】

  【二:坚决拒绝离开自己的大本营。】

  【三:想办法推迟一番,现在局势过于混乱,握在手中的力量不能就这样放弃,看看情况再说。】

  ——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倒是颇有些欣喜,当初他下诏让各地推举孝廉一人,算是将举孝廉这一选拔人才的方式正式定了下来,而效果并不明显。

  如今看来在大汉后期已经成为了常态,如后世的科举一般,这意味着大汉人才来源起码又多了一条路。

  即便在豪强林立的东汉,也总归能收拢到一些可用之人。

  当然,灵帝时期的举孝廉究竟举出来的是什么人刘彻就不说了,毕竟那种情况下,再好也不会好到哪里。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