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皇帝终于换人了!!!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立信心。

  李世民点点头,按下了一。

  【李淳打算北上,先获取北方兵权的支持,从而对抗安禄山的叛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手中的力量,为以后做打算。】

  【然而让李隆基也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个好儿子,还不止打算收拢兵权,还想一步到位。】

  【七月十二日,立春在临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登基仪式,改年号为至德,是为元年。】

  【李隆基就这样在不知情的成为了太上皇,等他收到消息,李淳已经登基完了。】

  ——

  唐朝。

  诸多不同时空的唐朝的君臣们纷纷行为感动不已,总算松了口气!

  当朝皇帝终于换人了!

  虽然他们也不清楚李淳究竟有多少能力,但李隆基多年的安逸已然没有办法让大唐重回辉煌,甚至他连稳定局势都做不到!

  经过他之前多番的神奇操作,声望是彻底跌到了谷底,京城自己偷跑的行为更是让他彻底失去了民心,已然德不配其位了,早该换了!

  况且看李淳先前那番谋划,倒也是有些手段,说不定真能翻盘?

  【逃亡到蜀地的李隆基不开心,非常的不开心。然而他再怎么不开心,与当时的天下相比,都显得极为渺小。】

  【远在北方,指挥军队镇压叛乱的李淳正在大放光彩,在各地奋战的将士们谱写了那个时代很大一部分辉煌,而同样,追随着李隆基的脚步,逃往蜀中和四处各地的百姓们同样在那个时代占据了极大的笔墨,这些都比他重要。】

  【唐朝被誉为诗圣的杜甫曾描绘了那个时代。: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残一人出驮谷,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再度落泪,不是为他的大唐的优秀传统而落泪,也不是为大唐即将落入的惨烈局面落泪,而是为那位名为杜甫的诗人,笔下惨烈的百姓而落泪。

  当时的大唐没有天灾,却被人祸逼迫到如此地步,这是何等的沉重?他们李家的后世子孙罪孽深重啊!

  ——

  汉朝初年。

  刘邦难得的开始了沉默不语。大殿里安静的氛围显得有些诡异。

  众人都难以开口。

  最后还是刘邦打破了沉默:“倘若这位名为杜甫的诗人,句句诗词皆如此句,有这等水准,倒也不负诗圣之名。

  要知道,圣这个字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刘邦三言两语,便将话题转到了诗人身上,众人也纷纷回应。

  “此人当是大才,只是不知个性如何,但想必能写出如此诗句,必然也是忧国忧民、思虑天下之辈。”

  【李淳登基后,不断收拢兵马,先后派出郭子仪等人击败叛军,收回故地。】

  【李淳登基不知是不是给天下人做了榜样,当时的年轻一代分纷纷通过种种手段,或正当或不正当的登上了舞台。】

  【至德二年,安禄山被次子安庆绪所杀,随后安庆绪掌握了安禄山的全部势力,两个从父辈那里就继承了矛盾和斗争的年轻一代再度开展了新的一轮争斗。】

  【同样,在至德二年,也发生了攸关大唐生死的的淮阳战役,而这次,李家总算是没有愧对天下人,肩负起了自己的职责。】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