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1章 苏景明小课堂!士大夫官员们的共性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在枢密院,不惜临终前以血书上谏。

  ……

  “待到了开封府,我们细聊。”此刻,苏良心中有了一个新想法。

  他不敢有一丝脾气。

  有取证的、有暗查的、有问讯路人的、有传递消息的……

  就连大皇子和苏子慕都被叫了过去。

  “希仁兄,我觉得你太重视科举省试而太轻视这次‘掳掠朝堂官员、意在省试中取巧’之事了。”

  能这样骂王安石,会这样骂王安石的,也只有苏良了。

  确实值得一些投机取巧走偏门者冒险。

  几乎就是杀了他一般。

  这对王安石而言,是出卖了自己的信仰,是打破了他成为圣人的梦想。

  “其二,唯有严惩急办,才能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允性。今之科举和与之并行的三舍法,都是以考试求晋升。此次事故虽然可消除隐患,但我们绝不允许以后再发生,唯有立即将所有举子全部盘查,将所有可疑人等全部问询,待查到凶手后,严惩严处,才能让那些歹人们看到我们对此类事情的零容忍态度,以后才不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王安石低着脑袋,没有一句反驳。

  “嗯嗯。”王安石点了点头。

  苏良有些哭笑不得。

  王安石向来都是将脸面看得比性命都重要。

  但王安石不一样。

  二为严厉打击绑架士大夫官员的歹人。

  现在想来。

  开封府将王安石被绑案的所有详情都公之于众,且将《全宋变法诸策论》送到了每名举子的手中。

  王安石挠了挠头。

  包拯告知他们,承认购买文章者,仅仅废除本次科举考试资格。

  在苏良面前。

  他之所以写请辞信,准备回老家,最主要原因就是担心此番糗事传遍汴京城。

  一名举子心理压力过大,选择招供,承认他与另外两名举子,每人花了一千贯买下了王安石的文章。

  便有可能甩开上百个名次。

  赵祯自然不会反对。

  “好主意,两府三司的相公们也该来听一听,莫不能让个人名节重于朝廷利益!”赵祯高声道。

  此篇文章,观点丰富,论据充实,引经据典之处甚多。

  这使得不愿造假的官员,只得更加爱惜自己的名声,这都是将个人名声放到最高位的表现。

  包拯长呼一口气,道:“景明,你将我说服了,此案我考虑地过于周全,其实也有顾惜名声不愿得罪众举子的想法,此案,应严办速办,不过涉及科举,咱们一起向官家请示吧!”

  太执拗了!

  此行为不过是自私自利之举罢了。

  随后,开封府开始召可疑的举子问案。

  “我想借此事让全朝的士大夫官员们都明白,过于在乎个人名声乃是为官者的最大缺陷!”

  片刻后。

  王安石点了点头。

  苏良将《全宋变法诸策论》交给了包拯,然后将皇城司亲事官周达也叫了过来,提供了昨日跟踪他之人的线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