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0章 选官之策!能者上,庸者下,大宋朝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0章选官之策!能者上,庸者下,大宋朝没有铁饭碗

  冗官。

  一直是困扰大宋朝廷的一个顽疾。

  赵祯与士大夫官员们并非不知冗官之危害,而是解决此顽疾太过于困难。

  冗官问题,并不是仅仅靠裁官就能解决的。

  大宋选官。

  主要来源于科举取士和门荫补官,还有少数是从军补授、吏人出职和纳粟摄官。

  变法司曾讨论过多次,但一直都未曾讨论出一个可行之策。

  这一次,赵祯全程参与,主导一切。

  “我同意。我建议先从政绩不佳的官员开始,他们乃是因政绩不佳而被裁,实乃个人能力不足,应该是最好解决的。”

  后者亦可经商。

  朝廷今年的目的是赚钱。

  将由各地路官详细监察各地衙门情况,精简合并衙门,务必使得各个地方州府无清闲衙门,无清闲官员。

  赵祯定下的目标是:两年内,裁减三成官员。

  将按照这两年来的百日考成法政绩,对地方官员进行全面评测。

  要彻底解决冗官问题。

  除了王尧臣和苏良,其他人都愣住了。

  官家亲自撰写变法策略,这还真是大宋朝首例。

  自太宗皇帝起。

  ……

  大嗓门欧阳修的声音突然响起。

  赵祯看向欧阳修,道:“细讲。”

  赵祯还提到了致仕官员的安置问题。

  “官家,我觉得我们还是太保守了,既然要改革科举,不如就彻底改革,废除诗赋,只考策论,如何?”

  除了裁减官员外,还要从科举和门荫的源头减少官员的数量。

  ……

  可将致仕官员分配到县学、州学、府学为师。

  学士院、馆阁、国子监中还有很多进士等待着安排官职。

  裁官若想成功。

  “我觉得应该从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出手,自明年年初的科考省试开始减少士子数量。”

  排名差者,无视年龄、无视资历、无视家族背景,直接强行令其致仕。

  官家为了证明自己非平庸之君,此篇文章可谓是下了大功夫。

  此策的核心是:能者上,庸者下。

  从取士的源头,减少官员数量;在当下的官场,裁减无用之官。

  日后,科举取士的名额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而对门荫补官之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他们认为,动官员饭碗,便是动摇大宋江山。

  两日后,垂拱殿。

  此刻。

  就好比一座饭馆的大东家下厨炒了菜,然后让手下的厨师们来品评一番。

  “朕意已决。撰写此策,乃是希望众卿可排除万难,帮助朕完成此事,而非来拆朕的台子!”

  “非也。此策一旦执行,定然会有官员对百日考成法的政绩动手脚,我建议先暗中将政绩调查出来,再宣告朝廷的淘汰制度。”

  这一次,赵祯裁官的决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两旁的内侍将御案上的文书分发给了众臣。

  赵祯还提到了科举改革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