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6章 捧杀!我,苏景明,大宋隐相?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6章捧杀!我,苏景明,大宋隐相?

  三月十五日。

  当苏良得知,九十六岁高龄的玉阳子道长又研制出一种新型火器后,当即与曹护一起奔向城外的军器监,火器营。

  火器营,沙场内。

  一张长桌上,放置着五个小木箱。

  每个小木箱内,都放置着一个厚约三四寸、如书籍大小,表皮用一层层厚麻纸包裹,外带长长引信的投掷类火器。

  这便是玉阳子口中的火雷。

  投掷类火器在唐末便已出现,比如: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等。

  苏良这番话。

  一应事务都应由枢密院向朝廷汇报。

  在苏良眼里。

  若形成采矿热潮,易挖断大宋龙脉。龙脉断,则国基便会坍塌。

  宋庠认为,风火雷破坏性太大。

  不是曹护,而是曹国舅曹佾。

  此等可为朝廷快速牟利之法,理应立即执行才对。

  但错不在风火雷。

  他又补充道:“此外,这火雷可不仅仅是打仗的利器,也是赚钱的利器,你汇禀时,提及采矿二字,曾相公便明白了。”

  他们若帮苏良说话,反而容易将此事坐实。

  玉阳子一心炼丹修仙。

  午后。

  内侍传来官家口谕:令唐介、欧阳修、苏良三人入宫。

  “此外,地震乃是天灾,但并不常有。我们若因不常有之天灾,放弃这笔能迅速提升大宋国力的矿藏,实属不值得!”

  他们纷纷撰写奏疏,言苏良之过,并恳请官家预防此危机的发生。

  ……

  “你将此事汇禀枢密院,并恳请官家为火器、火雷赐名!”

  垂拱殿内。

  海外采矿,实乃良策。

  有多名商人称,辽国大皇子耶律洪基回辽后,处处夸赞苏良告知了他许多变法之道。

  而就在这时。

  两府三司难以决议之事,官家便会寻台谏主持公道或提出建议。

  当下的苏良已成大势,日后必为权相。

  矿石开采之地,频频发生地震。

  这个理由可谓非常高尚,也有些道理。

  这种临时反应的机敏,一般人根本学不来。

  他已尊苏良为师。

  随即,欧阳修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造成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灾情的主要原因并非采矿本身,而是不合乎规范的采矿方式。仅靠风火雷开采,并不足以加剧各种意外的发生。”

  “明白。”曹护点了点头。

  自大宋建国以来。

  枢密副使曾公亮便将火雷情况向赵祯做了汇报,并恳请赵祯赐名。

  “老道我不在乎立功不立功,我在乎的是,下次我再让你们寻炼丹材料时,能不能快一些。那个小曹,太磨叽了!”

  “还没有,大家都习惯称呼为火器和火雷了!”

  官家身在偏殿休息。

  从北方榷场又传来一个消息。

  苏良看向两边人的表情,便知刚才定然有过一场激烈的辩论。

  “当下,无论是我朝场监,还是民间采矿,皆甚是粗鄙,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