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1章 谁还不会哭穷!汴京五大茶商VS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开封府生活,20文也就足够了,此乃遣散费用,而非朝廷要养他们一年的费用,他们都有手有脚,完全可以自谋生计。”

  一旁的王安石也开口道:“东南与边境,花销哪能比得上开封府,臣以为,十五文,便足以温饱!”

  并非王尧臣与王安石斤斤计较。

  再少的费用。

  加上一年的年限,外加两万余人,都不是小数目。

  赵祯道:“每人每日15文,太少了吧,朝廷救济灾民还日给钱20文呢,就算20文吧,无须再争了!”

  当下,赵祯已经对这个策略很满意了。

  遣散费太少。

  茶吏们定然骂他这个官家。

  王安石再次站了出来。

  “官家,救济灾民最长不过三个月,这可是一年之限,且至少涉及两万人。日后若在盐务、酒务等事上发遣散费,依然还要按照现在定下的标准,能省则省啊!15文钱便足够了!”

  赵祯不由得黑了脸。

  这时候,苏良笑呵呵地站了出来。

  “官家,臣也赞同遣散费之策,每人每日15文钱太少了,算20文吧!”

  听到此话。

  赵祯不由得心情顺畅了一些,还是苏良懂得圣意。

  王尧臣、王安石、司马光三人都是一脸不解。

  他们四人,苏良乃是最坚持对吏员不予安置,不予补偿的。

  依照苏良的性格。

  若有可能降到15文,他绝对不会答应耗费20文。

  苏良接着说道:“不过,有三类茶吏,无须领此遣散费。”

  “五十岁以下者,不给;任职茶吏低于一年者,不给;家境殷实而有产业者,不给。”

  听到这“三不给”,君臣都乐了。

  若依照苏良的执行标准,估计八成以上的茶吏都领不到遣散费。

  苏良这个“20文”的建议,比“15文”都要省钱。

  王尧臣大喜,高声道:“官家,景明所言,甚有道理,臣附议!”

  “臣附议!”王安石与司马光几乎同时说道。

  “臣亦附议!”范仲淹、富弼、曾公亮等相公也都分别应和。

  在他们眼中,那些茶吏也就值这个价格,朝廷分发遣散费,已经算得上厚待了。

  赵祯点了点头。

  “行,变法司拟定《茶引法》细节吧,不日颁行。”

  ……

  正月二十三日,《茶引法》正式颁行。

  除川蜀地区外,全宋执行。

  各地州府须在四月一日前,完成茶务官员裁减与茶吏裁撤事宜。

  与此同时。

  官员百日考成策也将在二月初二后开始执行。

  茶引法一出。

  汴京城的百姓们便纷纷议论起来。

  “此茶引法,看似是为朝廷增利之法,实则为澄清底层吏治之法,受益最大的不是朝廷,而是茶农和茶商。”

  “好策!好策!这下子,那些恶吏奸商的好日子到头了!”

  “每日每人20文,还有如此苛刻的三个条件,能领到此钱的人甚少,朝廷这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