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9章 政事堂,欧阳修动手干仗;垂拱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9章政事堂,欧阳修动手干仗;垂拱殿,赵祯惜才护苏良

  汴京城内,流言满天飞。

  若只是苏良家中不睦或景明社成员言语有失,此事还不算太严重。

  但突然卷入了人命案,此事骤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有人称苏良雇凶杀了祁三郎;有人称是苏良的政敌给苏良设下了一个圈套;还有人称是祁三郎畏惧苏良之势而投河自尽……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理寺与开封府的官员们,通宵达旦,片刻都不敢停歇地调查着案件。

  苏良、唐宛眉、唐泽三人也被召传到了开封府问话。

  ……

  与此同时。

  又有一大波官员开始弹劾苏良,弹劾开封府,弹劾台谏,甚至弹劾变法司。

  有官员称,苏良有违背祖宗之法的大不敬之言在先。

  而今不但有“家中不睦”和“私下组织百姓乱言惑众”罪过,还涉及到了人命案,必须立即将其全家监禁,以防其四处跑动,毁灭证据。

  有官员称,包拯乃是苏良入台谏的举荐官,且与苏良私交甚笃。

  开封府理应避嫌,实不宜参与到苏良这次的案件中。

  有官员称,台谏官遇到苏良之事,避重就轻。

  总是以“避嫌”而不敢言,有违台谏本职,实乃与苏良已结成私党,公心已失,建议更换台谏主官,重新整治御史台与谏院。

  还有官员称,变法司逾矩两府之规,已成藏污纳垢之所。

  前有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之邪言,后有苏良“废崇文抑武之国策,武功应与文治并重”的逆祖宗家法之语,理应立即解散,重整吏治。

  ……

  垂拱殿内。

  赵祯看完这些弹劾奏疏后,面色阴沉,极为愤怒。

  这一刻。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又回到了庆历新政失败时的那种感觉。

  那时,他知富弼与石介无造反之心。

  知范仲淹不可能以变法之名结私党,乱朝纲。

  知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等谏官皆为敢言的直臣,而非群党。

  知张亢与滕宗谅所犯之错应该轻惩。

  知苏舜钦、王益柔、周延让等青年俊才乃是因对朝堂变法结果不满而口出抱怨之语,情有可原。

  但赵祯的耳朵软。

  将群贤驱离,或外放,或贬谪,或除名勒停。

  最终导致庆历新政戛然而止。

  若不是苏良在沉闷的朝堂中脱颖而出,赵祯可能此生就要放弃变法了。

  导致变法失败的,往往不是变法本身,而是其他的琐碎。

  上一次庆历新政失败后,大宋缓了四年才再一次开启全宋变法。

  人生能有几个四年。

  赵祯非常清楚,苏良的此次事件,已经关系到全宋变法的成败。

  他必须展现出果决的态度。

  若还想着息事宁人,还想着和稀泥,让朝堂一团和气,那等于走老路。

  变法势必失败。

  “此次若无真凭实据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