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章 为朕解忧者,唯有苏景明(求追读)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章为朕解忧者,唯有苏景明(求追读)

  苏良面色认真地阅读着欧阳修的《论范仲淹韩琦等罢政事状》。

  读罢。

  不由得长呼一口气。

  额头上竟泛起细细密密的汗珠。

  这是他第一次读文章,竟读出了一身汗。

  不愧为当朝的文坛领袖。

  太能言!

  也太敢言了!

  此文,乃是欧阳修为范仲淹、富弼、韩琦、孙甫四人被相继外放而鸣不平。

  他在文中称:

  “臣闻士不忘身不为忠,言不逆耳不为谏。故臣不避群邪切齿之祸,敢干一人难犯之颜。”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

  “今此四人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此臣所以为陛下惜之也。”

  “群邪争进谗巧,而正士继去朝廷,乃臣忘身报国之秋,岂可缄言而避罪?敢竭愚瞽,惟陛下择之。”

  ……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一赞一损。

  赞范仲淹、富弼、韩琦、孙甫四人的品性、口碑、为官期间取得的功绩。

  损当下朝堂宰执们的迂腐、内斗、无能、贪婪自私,并将他们统称为:群邪。

  笔锋携杀气,字字似刀剑。

  一怼便怼了一整窝。

  虽未直呼群邪的名字,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他骂的是谁。

  苏良读完后,顿觉神清气爽。

  宛如炎热的夏日喝了一碗拔凉拔凉的井水一般,甚是舒服。

  但细细一想。

  感觉此文大概率是欧阳修激愤时所写,或酒后成书。

  写时一时爽,但后续却会招来祸端。

  首先,当下的宰执们都没有犯错,朝堂也非常稳定。

  根本没有任何罢黜的理由。

  其次,范仲淹、富弼、韩琦都是自请外放,孙甫则是有逾矩之错,不能再担任台谏之职。

  故而,欧阳修的批判根本站不住脚。

  完全是在诛心。

  最后只能让守旧派们找到他的把柄,再次指控他与范仲淹、富弼等人结私党。

  苏良看向周元。

  “官家看到此谏书,应该留中吧,为何会流传出来?”

  周元无奈一笑。

  “欧阳永叔可能猜出官家会将谏书留于内廷,不予理会。故而在向官家呈递时,他又抄录了一份呈到中书,昨晚,此谏书便到了,现在应该已满朝皆知了!”

  苏良微微皱眉。

  依照欧阳修的智慧不可能不知凭借这份谏书,不但不能绊倒当下的宰执们,还会为自己制造结私党的麻烦。

  他依然这样做,只有一种可能:

  他对朝堂已经极度失望,也欲贬职外放,去做一个闲散的地方官。

  前不久。

  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的吴育入中书,成为了参知政事。

  按照常规,欧阳修述职完毕后,定然会补上翰林学士的缺儿。

  顿时,苏良全明白了。

  欧阳永叔的真实目的,是在求贬谪外放。

  一旁,周元感叹道:“接下来,恐怕朝堂又要掀起一场风雨了!”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