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章 立皇子否?官家无子讨论会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官员离朝的弹劾王者,就这样黯然地离开了朝堂中央。

  可能,以后再也回不来了。

  ……

  八月初七,台谏又新增三名官员。

  泗州通判赵抃,被天章阁待讲曾公亮举荐,成为谏院右正言。

  开封府推官范镇被举荐为殿中侍御史。

  另有知江州的吕诲成为监察御史里行,吕诲便是那个太宗朝“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吕端的孙子。

  其中,赵抃三十八岁、范镇四十岁、吕诲三十三岁。

  三人皆年轻有为,言辞文章,皆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再加上御史中丞唐介、知谏院的欧阳修、监察御史苏良、擅于以法论谏的左司谏何郯,还有看似不显眼,但事事都做得甚是细腻的监察御史里行周元。

  当下的台谏,可谓是英才齐聚,在朝堂的话语权也逐渐加重。

  从台谏官的任职便可看出。

  赵祯深知官招商之策施行后,会出现一些问题,故而准备增大监察力度。

  此举,也意在让两府三司的相公们在处理公事时认真起来。

  台谏,乃是制衡相权的利器。

  唯有君权、台谏、相权,三方相互制衡与促进,朝堂才有可能变得欣欣向荣,大宋才能昂头向上走。

  赵祯似乎又恢复了庆历三年年底开天章阁时的锐气。

  大宋的朝堂,渐渐从萎靡中走了出来。

  ……

  八月初。

  经筵再次开启。

  这一日,弥英阁内,早课。

  翰林待诏丁度与翰林学士张方平为主讲。

  苏良这位崇政殿说书,因每次的经筵课都无讲义,且在礼节上有所欠缺。

  被丁度责令其来此旁观,学习经筵官的规则。

  丁度和张方平都甚是严谨,准备的讲义非常详细。

  打着哈欠的苏良翻开二人的讲义,一看是要讲《中庸》,不由得没了兴趣。

  《中庸》之言,诘屈聱牙,乃是最令人沉沉欲睡的。

  半个时辰后。

  苏良昏昏欲睡,几次都在快进入梦乡时被丁度的咳嗽声打断。

  而赵祯依旧没有到来。

  丁度和张方平不由得皱起眉头,官家以往可是从来都没迟到过。

  片刻后。

  一名内侍来报,官家在张美人那里正在洗漱,稍后便到。

  苏良看到丁度的脸瞬间拉了下来。

  丁度曾多次上奏,谏言赵祯莫沉迷女色,但赵祯独宠张美人,根本没将他的话语放在心里。

  片刻后,赵祯终于来了。

  其脸色有些苍白,大概率是昨晚折腾得久了一些。

  丁度拱手道:“官家,节欲乃治身之本,望官家保重龙体,莫纵欲过度!”

  听到此话,赵祯还未开口,一旁的张方平顿时不乐意了。

  “官家节欲,何来子嗣?”

  “官家无子是节欲之过吗?我是在恳请官家保重身体。龙体安康,方为社稷之幸!”

  张方平反驳道:“怎不是节欲之过!你丁待诏不止一次上奏恳请官家节欲,如今我朝连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