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0章 全民大讨论,苏良返京(求月票)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0章全民大讨论,苏良返京(求月票)

  翌日,天刚蒙蒙亮。

  三司使王尧臣的奏疏便呈递到了垂拱殿。

  昨晚,他看到苏良那句“数日之赋,堪比足年”,激动得一晚上都没睡好觉。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自真宗皇帝封禅泰山、赏赐百官后,大宋的财政便开始捉襟见肘,出现了危机。

  当下,大宋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田赋(因分夏、秋两季征收,又称两税)、杂税(经制、折帛、身丁钱、役钱等)、专卖收入、商税收入、官田收入等。

  宋的财政收入并不少。

  太宗期便岁入缗钱千六百余万,两倍于唐室。

  太宗之后,财政收入更是稳步上升,至庆历年间,财政综合收入已然破亿。

  但这种财政收入的与日俱增,并不是大宋强盛的征兆,而是对民间折变加征、横征暴敛的结果。

  大宋,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军费、官吏俸禄、皇室费用、祭祀、赏赐、岁币等……

  每一样,都让三司不得不量入为出,精打细算。

  钱不够,便变着方式从百姓手里抠,但现在已经抠不动了。

  而今,商贸之税已与田赋同等重要。

  王尧臣听到齐州这种促进商贸繁荣的方式,自然甚是支持,此举能为三司解燃眉之急。

  于是,他在奏疏中向赵祯请求:可在全宋范围内开展类似齐州的招商之法,令地方主官招商,促进多州商贸发展。

  赵祯看过后,将奏疏放到一边,拿起苏良的奏疏又看了一遍。

  他也很心动。

  国之财力,代表的是皇帝的腰杆。

  若当下国库殷实,百姓安居乐业。

  赵祯也会生出开疆扩土、收复燕云的念头。

  没有一个皇帝不想着完成大统一,行祖宗未竟之事,博得千古圣君之名。

  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钱财支持。

  与此同时。

  夏竦、王拱辰等人也陆续上奏。

  他们称苏良的奏疏乃是齐州特例,其他州府若参照齐州,必然会造成内乱。

  此外,他们认为最严重的是,此举令士大夫官员与铜臭为伍,逆圣人教化,应当立即叫停。

  若官员都为铜臭奔走,则天下再无良官清官。

  赵祯明白,这些其实都是场面话。

  这些官员真正在乎的,是此例一开,士大夫官员们的地位与尊荣将会迅速下降。

  就像一座酒店的大掌柜。

  本来坐在柜台中悠哉悠哉地饮茶看账,突然让其肩头挂抹布,去门口热情迎客,还要弯腰擦桌子,脸面自然挂不住。

  一日间。

  赵祯便收到了三十多封奏疏。

  大多数京朝官们都站在了夏竦、王拱辰那方。

  这让赵祯不由得想起范仲淹在新政时,限制官员磨勘升迁,抑制恩荫制度时,官员们激愤的反对之声。

  当时,是在砸士大夫官员的饭碗。

  而今,则是让士大夫官员们没有那么轻松地吃这碗饭。

  赵祯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