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章 自作自受世子爷(三十七)_美强惨反派死后,男女主BE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便出人意料的退兵了。

  玉如国和清机国龟缩在刚打下来的城池里,不愿再动半步。

  许是被冷国欺负成了阴影,加之小心行事的习惯,玉如国和清机国并未因一时的得意而轻狂,而是见好就收,牢牢抓住已经得到的东西。

  便没有拒绝焐国使臣的提议,三方制衡,好过一方独大,众矢之的的滋味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尝试的。

  敌人不动,国力受到重创,内忧外患的冷国便是有心反击,也是无力,只能暂时隐忍,靠着敌国的陆续退走求得的一丝喘息机会,慢慢谈以后。

  如此危局,冷国境内不乏试图重振国威的忠臣良将,但更多的却是生了异心的将领,毕竟龙椅上的那位名不正言不顺,谁能臣服?

  且冷国皇帝已死,一众皇室宗亲又沦为了焐国的人质,若再从宗亲里选择新帝,岂不是注定要被焐国牵制一辈子?

  与其憋憋屈屈,不如索性自己翻身做皇帝,横竖冷国依然是冷国,不过换个姓氏来统治江山罢了。

  夺位之战即将在千疮百孔的冷国境内上演,苏国的内讧却在消失,只因胜利者出现,靠着绝对实力坐上了皇位。

  这人便是死在李小寂手上的苏国新帝的亲叔叔,更是那位病逝的魏娘娘的旧情人,没想到,转了一圈,他成了最后赢家。

  而他比那个愚不可及的侄子强一点,一朝登基,立刻派使臣出使焐国,向焐国示好,力图解决苏国外患。

  面对苏国近乎于臣服的示好,焐国没有拒绝,维持了一份面子情。

  局势混乱,暗潮涌动之际,金六郎护着父亲的遗体回到了金家本家,金家大郎深吸一口气后,当机立断的做出决定。

  金家全族迁出冷国,分散成八股力量,隐姓埋名潜入各个小国,先保存家族根基,再来谈剩下的事。

  做出同金家大郎一样选择的人家大有人在,有的向焐国臣服,有的潜入边远小国,只为最大限度的保住全族性命。

  这个时候,他们就庆幸焐国做事向来留一线了,没有斩尽杀绝,只要他们不和焐国作对,逃去哪儿都随便。

  毕竟越是分散的力量,越是有利于焐国的未来,力量一旦散开,再想凝聚起来,可就不是天时地利人和便能做到的了。

  更别提焐国皇帝一朝统领大局,立刻以他的名义向周边小国发出邀请,力求实现各国的互通有无,利益共赢,把北疆的“集市”做大做强。

  赚钱这事容易上瘾,衣食无忧,生活安宁容易使人生出懒惰之心。

  不出几年,那些分散在外的冷国旧部将再难动摇焐国一手打造的平衡局势,重振国威是别想了,能维持现状就已不易。

  到底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冷国旧部不搞事还好,若敢妄动,那些乐呵呵数钱的小国第一个饶不了他们。

  当然,冷国旧部更有可能在金钱面前发生内讧,毕竟他们本就心不齐。

  之所以选择这样温和的方式解决冷国这一大隐患,却是因为焐国不想沦为众矢之的。

  冷国若真被焐国灭了,其他大国看在眼里,必会心生警惕甚至是敌意,只因唇亡齿寒,他们也会担心自己落得像冷国这样的下场。

  偏偏焐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待冷国更多的是点到为止,杀了皇帝,便不再动其他皇室中人,攻了城池,却只杀负隅顽抗者,不动无辜百姓。

  行事有分寸,懂得留余地,各大国看在眼里自然松了口气,明白焐国并无一统天下的野心,只想一劳永逸的解除边境隐患。

  对比冷国做的,再对比焐国做的,明眼人都知道谁该远离,谁该深交。

  焐国皇宫,精神抖擞的皇帝一连写了几封信,命人送到各大国君主手上,联合了小国,也要示好大国。

  做完这些,皇帝看了一眼安静站在他身边磨墨的太子,道:“我儿可觉得憋屈?明明我们胜了,却还得如此谨慎?”

  太子摇摇头,轻声道:“何来憋屈?若为一时得意,将自身陷于险境,沦为各大国的眼中钉肉中刺,那才不值。”

  好讨厌南风天啊……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