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9章 评德国的东方战略_抗战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昔日的强国逐渐沦落了,打败法国只是时间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红色苏联。尤其是苏联,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使纳粹德国对其抱有深深的戒心,铲除背后这个钉子迫在眉睫。

  2.希特勒对斯大林深深忧虑。虽然大清洗给苏联军队造成了重大损失,但是也使斯大林实现了对全国军队的绝对控制,随着新的具有经过系统学习的新的将领的补充和不断革新的强大的工业体系的支撑,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必然逐渐恢复,甚至大幅度,如果等到苏联军队建设完成,在对苏联进行打击恐怕已经晚了。斯大林也使一个伟大的领袖,其拥有强大的政治手腕和战略眼光,同时也拥有积极强大的野心,肯定不甘寂寞,在稳固其独裁地位后,整合一起的苏联是极其可怕的,所以只能先下手为强。

  3.希特勒判断失误。在当时,欧洲对于红色苏联都视为洪水猛兽,对其都抱有强烈的敌对之心,在苏联成立之初就对其进行武装干涉,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也是在时刻进行着破坏活动。希特勒认为,如果德国进攻苏联的话,欧洲各国不仅不会与德国为难,相反他们肯定都加以支持,德国西方战线的“静作战”也促使希特勒下定了决心。只可惜,他错误的漏算了大洋彼岸的当时工业经济第一强国美国,其总统罗斯福深刻的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认识到如果苏联被纳粹德国完全接收并掌控其完整的工业体系的话,单靠西方的话,是无法与德国抗衡的,最终只会失败,所以罗斯福才利用美国的影响力,促进英国和苏联进行军事联盟,共同对抗来自德国的威胁,事实证明罗斯福是真正的高瞻远瞩的。

  4.希特勒对“闪电战”绝对信任。通过迅速灭亡波兰的实践证明,闪电战的巨大威力已经使这位元首充满信心。苏联西部国土和波兰一样大多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非常适合闪电战的进行,加上对苏联军队战斗力的“底下”判断,促进其错误的预示德国会很快打败苏联,进而使其专心的对付欧洲最后一个障碍英国。只可惜,希特勒严重的低估了苏联人民对抗侵略的决心和苏联强大的战略纵深,苏联强大的人口资源和希特的一系列关键错误,最终使“速胜论”迅速破产,帝国霸业毁于一旦。

  5.苏联的资源。德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自身的资源无法支持其庞大的战争机器,各种例如钢材.石油等重要的战略资源,都要从国外进口,随着战争的进行和敌对国家的封锁,使得这些资源无法满足需要,成为制约其战争进程的弊端。德国没有强大的海军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也没有广阔的殖民地供应物资,唯有在陆地上寻找能够提供资源的目标,

  请收藏:https://m.pingguo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